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八宿县 > 八宿县新闻 >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苏州馆藏国宝宋碑天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苏州馆藏国宝宋碑天

发布时间:2023/4/22 11:54:24

“天文”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先秦古老著作《易经》。《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到了宋代,天文学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成就,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的南宋《天文图》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文图》碑的由来

《天文图》碑纵2.16米,横1.08米,厚0.3米,青石质地,碑石完好。碑石主体分为星图与图说两部分。结合史料和碑文,可以推断《天文图》由南宋黄裳绘制。《宋史·黄裳传》载“黄裳,字文叔,隆庆府普成人。少颖异,能属文,登乾道五年进士第。”黄裳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先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侍讲、礼部尚书等职,辅佐过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是宋宁宗赵扩的老师。《天文图》就是由他绘制并在任嘉王府翊善期间被当做“王者之学”献给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扩的。与《天文图》同时进献的,还有《太极图》、《三才本性图》、《皇帝王伯学术图》、《九流学术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百官图》,史称“绍熙八图”。淳祐七年(),时任浙西提刑的王致远从蜀中得到这些图稿,并将《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等四图摹刻上石并竖立于范仲淹所建的苏州府学内。其中三方保存至今,与另一南宋名碑《平江图》一起,于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文图

有学者考证,宋代先后于大中祥符三年()、景祐元年()、皇祐年间(—)、元丰年间(-)、崇宁年间(-)组织过五次大规模的天象观测,《天文图》就是根据元丰年间的观测结果所绘制的。

《天文图》的星图与文字

碑石上部镌刻圆形全天星图,采用我国古代盖图法绘制,以北极为圆心,用三个同心圆表示:内圆直径19.9厘米,是北纬约35°(相当于北宋京城开封府的纬度)地方所能看到的北极附近终年不落的恒星界线,即恒显圈。中圆直径52.5厘米,代表赤道。外圆直径85厘米,包括天球赤道以南约55°以内可以看得到的恒星边界线,即恒隐圈。此外,星图还绘有一个与赤道相交,直径大致的等圆,那便是黄道。黄赤交角约为24°,与现代天文学普遍认定的23°26′相差非常小。

以北极为中心,与三圆正向交接的,还绘有二十八条辐射状的直线,将平面分为二十八个宽度不等的区间,即为二十八星宿。最宽的是井宿,有34°;最窄的是觜宿,只有1°。在边界圈以外,每条辐射线的端点处,注明二十八宿的宿度。围绕整个星图,又有相距较密近的两个圆圈。圈标注着与二十八宿相配合的次、辰、分、野的名称各十二个。

整个星图,共刻绘恒星颗(有其他不同的说法),还绘有银河的界线。

在星图下半部分,是对于星图的文字解说,连标题共计42行,连中间双行注,二千一百余字。文中以白色边框列出了“天体”、“地体”、“南极”、“北极”、“赤道”、“日”、“黄道”、“白道”、“纬星”、“经星”、“天汉”、“十二辰”、“十二次”、“十二分野”等十四个专有名词进行解说,内容涵盖太极论、天圆地方说、天人感应、星官学、二十四节气等多种古代天文学说。

《天文图》碑的价值

总体来说,《天文图》碑是世界上现存较早、较完整、较精确的大型石刻星图,是对当时天文学研究最简明、最权威的阐释,几乎涵盖了宋代以来中国古代所有的天文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11世纪之前中国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天文图》碑中绘制的大部分恒星的位置十分准确,决不是凭想象绘制的观念性星图,是基于实际观测结果绘制的科学星图。综合考虑测量、画图、摹刻的误差,可以推想到元丰年间的恒星观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有学者用现代天文学方法对这幅图的恒星位置做了考证,有近颗恒星得到确认,占恒星总量的近65%。很难想象,这是一千多年前中国天文学能做到的水平。而对比西方,直到14世纪,实际观测星数只有颗,也没有科学意义上的星图。

其次,《天文图》下半部分的文字说明,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众多概念,做了非常浅显和详细的阐释,是非常珍贵的天文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关于“纬星”的描述,“五行之精,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并日月而言,谓之七政,皆丽于天。”我们就能知道,“纬星”其实就是现代天文学意义上的行星。

同时,《天文图》还强烈体现了中国古代“太极阴阳”、“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图说中阐释“日,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则日五色;失道则日露其慝,谴告人主而儆之。”“月,太阴之精,主刑罚威权大臣之象。大臣有道,能尽辅相之道,则月行当度;或大臣擅权,贵戚宦官用事,则月露其慝而变异生焉。”文中把日月和地上的君臣之道紧密相连,以天象的变动来对应地上的政治变化,显然就是古代天人感应理论的实践。

基于《天文图》碑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近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合联合主办以《国家宝藏》三季节目的文博单位藏品为主体的专题展览将这块珍贵的碑刻列入了展品清单,初定计划于年1月在故官文华殿展出。展览为期三个月,力求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文化特征。南宋《天文图》将在故宫博物院这个平台,向更多的观众展示中国宋代杰出的科技文化水平。

(通讯员陈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顾剑钧)

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suzx.com/bsxxw/132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