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八宿县 > 八宿县政治 > 从山海经开始,星辰大海就是中国人不尽

从山海经开始,星辰大海就是中国人不尽

发布时间:2023/12/13 9:23:41
《山海经》时代的人早已不见了,但《山海经》时代的山川日月还在。他们对山川日月的观照还历历在目地载于《山海经》,透过《海外经》和《大荒经》中的关于天地、日月、山川的记载,我们仍能与古时候人们的精神遥相往来,心领神会。“时间都去哪了”这句话一度勾起所有人追思流年的心绪,当人们在叹息时间流逝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时间从哪里来?Where?When?Why?就是小编今天要讲的内容。上次讲《诗经》中的天文学知识就提到,古人通过太阳东升西落是一天,月亮阴晴圆缺是一月,而通过测定日中时的影子长度,就能确定夏至和冬至,间接确定一周年。那么,中国庞大的天文系统——二十八星宿是怎么确立下来的?中国传统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体系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对其来历,天文学史学家众说纷纭,至今无定论。太阳一年一周天,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由于二十八宿系统在历法学上的作用主要是据以观察太阳的位置(日题)以判断月份,那么,古人为什么不根据实际观测的需要将周天简单地划分为十二等分而是划分为二十八个区间呢?《准南子:天文训》中的记载似乎为二十八宿体系的来历提供了一条线索。这一记载表明,历史上,二十八宿坐标系统曾经与山峰坐标系统相互融合,因此,后者很可能就是从前者脱胎而来的。山峰坐标系在东、西方选择了七对山峰作为确定月份和节气的参照,出于对称的考虑,古人可能在南、北方亦相应地选择七对山峰。这样,四面共有二十八座山,天上的二十八宿就是将地上的二十八山投影到星空上的产物。保存于唐代《开元占经》中提及的《二十八宿山经》也为这一假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献线索。在天二十八宿,分为十二次;在地十二辰,配属十二国,至于九州分野,各有攸属,上下相应,故可得占而识焉。自秦燔简策,书史缺残,时有片言,理无全据,虽欲考定,敢不朋阙疑。唯有《二十八宿山经》,载其宿山所在,各于其国分,站宿有变,则应乎其山,所处国分有异,其山亦上感星象。又其宿星辰,常居其山,而上伺察焉。但是,当代学者李宗迪先生曾在书中论述道:《二十八宿山经》有韩、赵、魏诸国,可见此书成书不会很早,肯定是在战国之后,书中所载星宿与山峰和山所在国相配置的体系也不会很早。而且,这一体系涵盖九州列国,远远超出肉眼直观可观察的范围,因此,完全不具备天文学和历法学的意义,纯属占星家的故弄玄虚的杜撰。所以,由于自然、时代邈远,文献散失,以上假说只能作为一种猜想而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确证。与《大荒经》同载于《山海经》的《山经》中,就留下了以山峰配星宿的线索。《南山经》之首经的首尾之山分别叫作“招摇之山”和“箕尾之山”,“箕尾之山”的名目显然得自二十八宿中的箕、尾二宿,“招摇”亦为星名。可见,《二十八宿山经》所述的以地上群山配属二十八宿的占星学图式确非空穴来风。占星术源于原始天文学,据此或可推测,此种以山峰配属星宿的天文分野图式当是源于《大荒经》所描述的以山峰为参照的原始天文观测坐标体系。从《大荒经》原始天文学的依据群山辨方正位,到以群山配属二十八宿,再到以二十八宿配属九州方国的占星分野制度,或许一脉相承。《失落的天书》一书中认为,分野制度配天下列国与天上列星,其初旨当系根据星宿方位判断地上列国的地望,进而至于根据列国对应星象的变异占卜列国的吉凶兴衰。《周易·系辞传上》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史记·天官书》正义引作“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舍。”可见,山川坐标与星空坐标的渊源关系和对应关系,实为古代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的常识。对于天文观察来说,《大荒经》古图中明确标明了端正四方的方位基准,以四极之山和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观象授时体系。可以说,《大荒经》古图就是一个坐落于群山之间的原始的天文坐标系。纵观宇宙的浩瀚,地球文明真的是不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suzx.com/bsxzz/133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